当前位置: 首页 > 肿瘤保健 > 宫颈癌

宫颈癌疾病 宫颈癌的六大误解

医网摘要:

“因为巴氏涂片,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妇女不再死于宫颈癌小知识:宫颈癌骨转移的首要症状是甚么?山科年夜学第二病院肿瘤生物科的权势巨子医生介绍,宫颈癌晚期多产生周围脏器或远处转移扩散,如肺、肝、卵巢、骨甲等,其中宫颈癌骨转移约占总数的1-1.8%以腰椎骨转移最为常见。那么,宫颈癌骨转移的症状有甚么?宫颈癌骨转移的首要症状为转移处的疼痛,开初疼痛较轻,呈间歇性,跟着病情的进一步好转慢慢转为继续性剧痛,常伴有肿胀、肿块、压痛、肢体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等。当宫颈癌转移至脊柱骨时可呈现脊髓及脊神经根的榨取症状。对可疑有宫颈癌骨转移的患者应行X线查抄,这是最首要和首选的基本办法。别的,还可做CT或MRI查抄,需求时做ECT查抄,以便尽早发现转移灶,采纳有效的医治办法。宫颈癌骨转移的医治以局部放疗和化疗为主,达到治愈的可能性不年夜,于协助患者减轻其骨转移症状和疼痛的目标。>>>保举阅读:医生解析宫颈癌初期症状阴道流血症状要小心警戒宫颈癌骨转移最新的医治...,但这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小知识:预防山年夜二院肿瘤生物科无假日逐日开诊,门诊时间8:00——18:00。为便利患者及有需求的人,我科特设在线征询及热线,您如有任何疑问,医生将为您解答,同时,德律风及在线预定挂号,可享用不列队提早救治的特权。...的疾病” 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临床教授、密歇根大学综合性肿瘤中心妇科肿瘤医生卡洛林·约翰顿说。除了通过筛查进行早期检测,现在一种新的疫苗有可能用来帮助预防宫颈癌。祝贺一月的宫颈癌警示月,密歇根大学医生回答了关于这个疾病的一些误解和错觉。

误解1:宫颈癌不能预防。

事实:感染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形成子宫颈癌完全必须的条件。这种病毒通过性传播,但大多数最麻烦的感染类型能通过最新的疫苗来预防。避免HPV感染明显减少了妇女的宫颈癌危险。而且通常持续感染HPV后子宫颈癌是缓慢发展并以被称为不典型增生的癌前期病变出现,如果在这个阶段被发现,就能更有效的治疗,防止发展成宫颈癌;用巴氏涂片和HPV测试进行筛查发现这些癌前期病变,病人可以得到早期治疗。

行为问题也能影响子宫颈癌。“一个妇女可以通过限制一生中的性伴侣数、不吸烟、接受筛查指导等来减少这些问题的风险。这其中的每一种行为都是和子宫颈癌相关的已知风险因素。” 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医药学Anthony Opipari如是说。

误解2:我还很年轻不用担心子宫颈癌

事实:子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8岁。然而并不都是这样的,有人在20多岁就被诊断出。HPV感染和不典型增生的癌前期病变在年轻人里也很常见。

误解3:我没有性生活,因此我不需要HPV疫苗。

事实:HPV能够通过性交在配偶之间传染,同样也能经口和接触传染。2006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一种名为Gardasi的疫苗对四种类型的HPV有预防作用,其中两种通常是与宫颈癌有关,另两种与生殖器疣有关。一个疾控中心谘询委员会推荐对年龄在11-13岁的女孩可常规使用Gardasil。直到每个人都接种疫苗,年龄在13-26岁的女孩和妇女也可以接种疫苗。医生支持这种疫苗应该在妇女有性活动之前的她们年轻时就使用。

误解4:我已经接种了HPV疫苗,所以我不需要在性交时使用避孕套。

事实:这种HPV疫苗将使你不被四种HPV感染,但还有其他类型的这种病毒和性传播疾病,这种疫苗是束手无策的。因此继续使用避孕套防止性传播疾病。

误解5:我不需要巴氏试验检查(脱落细胞染色检查)

事实:当一个妇女到21岁或当她开始有性行为后3年应该接受第一次巴氏试验检查。对于多久接受一次巴氏试验有不同的建议。询问你的医生你该隔多久筛查一次。即使你已经接种了HPV疫苗,你仍然需要有规律的巴氏试验。疫苗针对的是四类HPV而不是所有类型的引起宫颈癌的HPV,因此常规筛查还是很重要的。

误解6:我年龄很大了不再需要巴氏试验

事实:“我们发现在老年人口患宫颈癌和HIV人数正在增加。” 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妇产科临床助理教授Lauren Zoschnick说,“妇女可能拥有新的性伴侣,这增加她们患宫颈癌和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告诉你的健康保健师巴氏涂片是需要的,即使你已经到了绝经期、接受过子宫切除术、或者年龄超过65岁。

在美国今年有大约9,700妇女被诊断为子宫颈癌。这看上去似乎是个小数目,但你应该考虑到还有1200,000妇女将形成被称为不典型增生的癌前期病变。如果不治疗不典型增生将发展为子宫颈癌。

现代医院生物科无假日每日开诊,门诊时间8:00——18:00。为方便患者及有需要的人,我科特设在线咨询及热线,您若有任何疑问,医生将为您解答,同时,电话及在线预约挂号,可享受不排队提前就诊的特权。


责任编辑liuwei 本文来源: http://zl.ewsos.com/gza/20120721/748544.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