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肿瘤保健 > 膀胱癌

膀胱癌医生: 膀胱癌其病理是如何改变

医网摘要:生殖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睾丸癌外阴癌阴茎癌消化肠癌肝癌食道癌胃癌贲门癌胆囊癌胰腺癌泌尿肾癌膀胱癌呼吸肺癌喉癌鼻咽癌    血液白血病淋巴癌肿瘤脑瘤淋巴肉瘤黑色素瘤骨髓瘤卵巢瘤                                医院资...

生殖 乳腺癌 子宫癌 卵巢癌小知识:卵巢癌 前列腺癌 睾丸癌 外阴癌 阴茎癌 消化 肠癌 肝癌 食道癌 胃癌 贲门癌 胆囊癌 胰腺癌 泌尿 肾癌 膀胱癌 呼吸 肺癌 喉癌 鼻咽癌 血液 白血病 淋巴癌 肿瘤 脑瘤 淋巴肉瘤 玄色素瘤 骨髓瘤 卵巢瘤 病院资料 大夫资料 首页 问答 乳腺癌 卵巢癌 脑肿瘤 前列腺癌 肺癌 胃癌 肝癌 肾癌 宫颈癌 淋巴癌 喉癌 鼻咽癌 骨癌 白血病 肠癌 更多.. 癌症的症状、医治编制,请搜刮: 症状 膀胱癌 有哪些 肺癌 胸部胀痛是怎么回... 前列腺癌 睾丸癌 外阴癌 阴茎癌 消化 肠癌 肝癌 食道癌 胃癌 贲门癌 胆囊癌 胰腺癌 泌尿 肾癌 膀胱癌 呼吸 肺癌 喉癌 鼻咽癌 血液 白血病 淋巴癌 肿瘤 脑瘤 淋巴肉瘤 黑色素瘤 骨髓瘤 卵巢瘤 医院资料 医生资料 首页 问答 乳腺癌 卵巢癌 脑肿瘤 前列腺癌 肺 癌 胃 癌 肝 癌 肾 癌 宫颈癌 淋巴癌 喉 癌 鼻咽癌 骨 癌 白血病 肠 癌 更多.. 癌症的症状小知识:症状,千万不要迟误诊断,应及时去正轨病院进行诊治,以避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若是还有其它疑问,请征询我们的在线大夫或者打德律风进行征询,征询德律风-6668! 保举阅读: 膀胱癌有哪些症状表示 膀胱癌饮食应注意哪些 怎样预防膀胱癌...、治疗方法,请搜索: 症状 膀胱癌 有哪些 肺癌 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胆囊癌 经常肚子痛怎么回事 现在的位置:主页 > 膀胱癌 > 膀胱癌其病理是如何改变的?

膀胱癌其病理是如何改变的? 时间:209-02 |来源:癌症寻医网 收集整理|点击:次

导致发病的因素众多,包括环境因素以及一些其他因素,但与病人的遗传学基础也有关系。在我国的泌尿系肿瘤中,不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占首位,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长趋势。世界各国的发病率相差可达十倍之多;西欧和北美最高,东欧和一些亚洲国家比较低。据肿瘤登记资料:男性发病率为4.02110万,女性为0.92910万,占恶性肿瘤的1.23%。男女性别比4.8:1,好发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54.8岁。罕见于30岁以前。患者若不治疗,比出现症状到死亡平均只能生存16个月,约42%患者生存1年,16%患者生存2年,生存5年者的只占5%。因膀胱癌的预后与肿瘤细胞的生物特性、浸润程度和治疗及时与否密切相关。膀胱癌的发病率化学工业区比农村地区略高,国内、国外资料大致相同。
1.从上皮组织发生的肿瘤,主要包括移行上皮性肿瘤,腺癌及鳞状上皮癌,98%的膀胱肿瘤来自上皮组织,其中移行上皮性肿瘤占95%。
(1)移行上皮性肿瘤:主要包括原位癌、乳头状瘤、乳头状癌及实体性癌。后两者可在一个肿瘤同时出现,称为乳头状实体性癌。这种分类便于临床应用,但从肿瘤生物行为来说,它们是一个病的不同阶段的连续发展还是在开始时就独自出现,是很有争论的问题。
a.原位癌,是一个特殊的移行上皮性肿瘤,开始时局限于移行上皮内,形成稍突起的绒毛状红色片块,不侵犯基底膜,但细胞分化不良,细胞间的粘附性丧失,故细胞容易脱落而易于从尿中检查。原位癌的自然过程难以预测,有些长期无症状,不出现浸润,有些发展很快,以原位癌发展为浸润癌一般需时间1年~5年,有长达20年的,因此有人认为原位癌存在两种形式,一种代表有浸润能力的实体性癌的前身,另一种却无浸润的能力,称为矛盾性癌,是比较良性的。
b.乳头状瘤,是一良性肿瘤组织学上可见肿瘤源起于正常膀胱粘膜,像水草样突入膀胱内,具有细长的蒂,其中可见清楚的纤维组织及血管的中心束。乳头状瘤有复发的特点,5年内复发率为60%,其中48.6%复发两次以上。术后有必要定期膀胱镜随诊。
c.乳头状癌,在移行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病理特点是,各乳头粗短融合,瘤表面不光洁,坏死或有钙盐沉着,瘤基底宽或蒂粗短。有时乳头状癌或长如小拳,但仍保留一蒂,对其他部位无浸润。此形虽不多见,但应注意,以免作不必要的全膀胱切除术。
d.实体性癌,在移行上皮性肿瘤中最为恶性,表面不平,无明显乳头形成,肿瘤表面有溃物,溃物边缘高起,表面呈结节状,早期向深处浸润,故又称为浸润性癌。
各种移行上皮性膀胱的出现可能和移行上皮不同情况有关,在单纯上皮增生而无上皮发育异常的情况下要以发展为表浅的乳头状瘤;当增生和发育异常同时存在时可以发展为恶性程度高的乳头状癌;若单纯发育不良而无增生则可发展为扁平的原位癌。
移行上皮性膀胱肿瘤复发问题有时甚难分辨是复发还是新生的肿瘤。所谓的复发,可能有三种原因:①膀胱上皮继续遭受尿内致癌物质的影响,反映膀胱上皮的不稳定性及已潜在广泛的上皮改变;②复发常出现于膀胱切口或膀胱顶部,说明是由于游离的瘤细胞种植;③原肿瘤未切除干净或遗留未被肉眼发现的肿瘤。
(2)腺癌:又称腺样癌,粘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属较少见的膀胱肿瘤。腺癌多见于膀胱三角,侧壁及顶部。膀胱三角的腺癌常起源于腺性膀胱炎或囊性膀胱炎。而腺性和囊性膀胱炎与泄殖腔发育有关,因为在胚胎期,泄殖腔分隔为泌尿生殖窦及直肠,若肠粘膜在分隔时被遗留在泌尿生殖窦一侧,将来则可能出现腺性上皮并可能发生腺性或囊性膀胱炎。慢性刺激亦能引起移行上皮的腺性化生。位于膀胱顶部的腺癌多起源于脐尿管残余,位置隐蔽,出现症状时往往已到晚期。膀胱也可以出现转移性腺癌,可来自直肠、胃、子宫内膜、卵巢、乳腺或前列腺等原发腺癌,当然很罕见,有报告5000例尸检中占0.26%。
(3)膀胱鳞状细胞癌:亦不多见,国内近年12篇膀胱肿瘤报告中占0.58%~5.55%。膀胱的移行上皮在各种刺激下能化生为鳞状上皮。有报告指出局灶性鳞状上皮化生可达60%,但主要仍属移行细胞癌,只有在肿瘤各部出现一致的病理改变时,才能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国内有不少膀胱结石伴发膀胱癌的报道。一般说来,膀肮鳞状细胞癌比移行性上皮癌恶性度高,发展快,浸润深,预后不良。
2.非上皮性膀胱肿瘤:为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占全部膀胱肿瘤20%以下。计有血管瘤,淋巴管瘤,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或肉瘤,肌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嗜铬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息肉、类癌、浆细胞瘤、纤维瘤、纤维肉瘤、粘液性脂肪肉瘤、癌肉瘤,组织细胞瘤、神经鞘瘤、软骨瘤、恶性畸胎瘤及皮样囊肿等。其中恶性淋巴瘤可能是全身性疾病;血管瘤可能与毗邻器官的血管瘤同时发生并有相连,使手术困难。横纹肌肉瘤起源于膀胱三角区或膀胱粘膜下组织,一方面向粘膜下层扩展,另一方面,肿瘤推顶着膀胱粘膜向膀胱内生长,形成小分叶状肿物,状如葡萄串,故又称为葡萄状肉瘤,但少数也可形成实块性肿瘤。显微镜下可见横纹肌样纤维及幼稚的胚样间叶细胞。
膀胱肿瘤的恶性度以“级”(grade)表示,最早使用的是Brqder4级法,准确使用比较困难,Ⅱ级及Ⅲ级就很难分别。近年多采用三级法:一级肿瘤的分化好,移行上皮层多于7层,其结构及核的异形与正常稍有差异,偶见核分裂。二级除上皮增厚外,细胞极性消失中等度核异形性出现,核分裂常见。三级为不分化形,与正常上皮毫无相似之处,核分裂多见,此级相当于roder法的三级二级。有人倾向于把乳头状瘤与Ⅰ级乳头状癌并列,而有人则将乳头状瘤严格分出,我们主张后者,因为一部分乳头状瘤经治疗后可终生无复发,或有复发而始终仍为乳头状瘤。一般说来,级与浸润性成正比,一级膀胱癌发展浸润的可能性为10%,二级为50%,三级为80%。
膀胱肿瘤的分期是指膀胱肿瘤浸润深度,根据分期可估计肿瘤的预后。目前有两种主要分期方法,一种是经Marshal改良的Jewer—Strong法(JSM),另一种为国际抗癌协会(UICC)的TNM法(T指肿瘤本身,N代表淋巴结,M代表转移)两法比较如表3。
JSM分期 UICC 临床分期病理期 标本内无肿瘤 0 T0 P0 原位癌 0 T1s P1s 非浸润状乳头状瘤(粘膜层) 0 Ta Pa 粘膜下层(固有层)浸润 A T1 P1 肌肉浅层浸润 B1 T2 P2 肌肉深层浸注 B2 T3A P3 膀胱周围脂肪浸润 C T3B P3 邻近器官浸润 D1 T4 P4 区域淋巴结转移 D1 - N1-3 邻区淋巴结转移 D2 - N4 远隔转移 D2 M1 M1
膀胱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经淋巴道、经血行、经直接扩散及瘤细胞直接种植等。淋巴道转移是最常见的一种途径,膀胱癌可转移到髂内、髂外、闭孔淋巴结群,或可到髂总淋巴结。有人指出髂内及闭孔淋巴结是膀胱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经血行转移,常见于晚期病例,最多见于肝脏,其次为肺及骨骼。皮肤、肾上腺、肾、胰腺、心脏、睾丸、涎腺、卵巢、肌肉及胃肠均曾有报道,但均占少数。
直接扩散常出现于前列腺或后尿道。膀胱癌可延伸至膀胱外与盆腔粘连形成固定块,或蔓延至膀胱顶部的粘膜。
肿瘤细胞直接种植可以出现于手术过程中,术后在膀胱切口处或皮肤切口下发生肿块。膀胱内肿瘤的复发或出现多发性的肿瘤,有一部分也是由于肿瘤细胞种植所致。膀胱全切除术后尿道残端出现肿瘤也可能是手术种植的结果。

导致发病的因素众多,包括环境因素以及一些其他因素,但与病人的遗传学基础也有关系。在我国的泌尿系肿瘤中,不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占首位,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长趋势。世界各国的发病率相差可达十倍之多;西欧和北美最高,东欧和一些亚洲国家比较低。据肿瘤登记资料:男性发病率为4.02110万,女性为0.92910万,占恶性肿瘤的1.23%。男女性别比4.8:1,好发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54.8岁。罕见于30岁以前。患者若不治疗,比出现症状到死亡平均只能生存16个月,约42%患者生存1年,16%患者生存2年,生存5年者的只占5%。因膀胱癌的预后与肿瘤细胞的生物特性、浸润程度和治疗及时与否密切相关。膀胱癌的发病率化学工业区比农村地区略高,国内、国外资料大致相同。
1.从上皮组织发生的肿瘤,主要包括移行上皮性肿瘤,腺癌及鳞状上皮癌,98%的膀胱肿瘤来自上皮组织,其中移行上皮性肿瘤占95%。
(1)移行上皮性肿瘤:主要包括原位癌、乳头状瘤、乳头状癌及实体性癌。后两者可在一个肿瘤同时出现,称为乳头状实体性癌。这种分类便于临床应用,但从肿瘤生物行为来说,它们是一个病的不同阶段的连续发展还是在开始时就独自出现,是很有争论的问题。
a.原位癌,是一个特殊的移行上皮性肿瘤,开始时局限于移行上皮内,形成稍突起的绒毛状红色片块,不侵犯基底膜,但细胞分化不良,细胞间的粘附性丧失,故细胞容易脱落而易于从尿中检查。原位癌的自然过程难以预测,有些长期无症状,不出现浸润,有些发展很快,以原位癌发展为浸润癌一般需时间1年~5年,有长达20年的,因此有人认为原位癌存在两种形式,一种代表有浸润能力的实体性癌的前身,另一种却无浸润的能力,称为矛盾性癌,是比较良性的。
b.乳头状瘤,是一良性肿瘤组织学上可见肿瘤源起于正常膀胱粘膜,像水草样突入膀胱内,具有细长的蒂,其中可见清楚的纤维组织及血管的中心束。乳头状瘤有复发的特点,5年内复发率为60%,其中48.6%复发两次以上。术后有必要定期膀胱镜随诊。
c.乳头状癌,在移行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病理特点是,各乳头粗短融合,瘤表面不光洁,坏死或有钙盐沉着,瘤基底宽或蒂粗短。有时乳头状癌或长如小拳,但仍保留一蒂,对其他部位无浸润。此形虽不多见,但应注意,以免作不必要的全膀胱切除术。
d.实体性癌,在移行上皮性肿瘤中最为恶性,表面不平,无明显乳头形成,肿瘤表面有溃物,溃物边缘高起,表面呈结节状,早期向深处浸润,故又称为浸润性癌。
各种移行上皮性膀胱的出现可能和移行上皮不同情况有关,在单纯上皮增生而无上皮发育异常的情况下要以发展为表浅的乳头状瘤;当增生和发育异常同时存在时可以发展为恶性程度高的乳头状癌;若单纯发育不良而无增生则可发展为扁平的原位癌。
移行上皮性膀胱肿瘤复发问题有时甚难分辨是复发还是新生的肿瘤。所谓的复发,可能有三种原因:①膀胱上皮继续遭受尿内致癌物质的影响,反映膀胱上皮的不稳定性及已潜在广泛的上皮改变;②复发常出现于膀胱切口或膀胱顶部,说明是由于游离的瘤细胞种植;③原肿瘤未切除干净或遗留未被肉眼发现的肿瘤。
(2)腺癌:又称腺样癌,粘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属较少见的膀胱肿瘤。腺癌多见于膀胱三角,侧壁及顶部。膀胱三角的腺癌常起源于腺性膀胱炎或囊性膀胱炎。而腺性和囊性膀胱炎与泄殖腔发育有关,因为在胚胎期,泄殖腔分隔为泌尿生殖窦及直肠,若肠粘膜在分隔时被遗留在泌尿生殖窦一侧,将来则可能出现腺性上皮并可能发生腺性或囊性膀胱炎。慢性刺激亦能引起移行上皮的腺性化生。位于膀胱顶部的腺癌多起源于脐尿管残余,位置隐蔽,出现症状时往往已到晚期。膀胱也可以出现转移性腺癌,可来自直肠、胃、子宫内膜、卵巢、乳腺或前列腺等原发腺癌,当然很罕见,有报告5000例尸检中占0.26%。
(3)膀胱鳞状细胞癌:亦不多见,国内近年12篇膀胱肿瘤报告中占0.58%~5.55%。膀胱的移行上皮在各种刺激下能化生为鳞状上皮。有报告指出局灶性鳞状上皮化生可达60%,但主要仍属移行细胞癌,只有在肿瘤各部出现一致的病理改变时,才能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国内有不少膀胱结石伴发膀胱癌的报道。一般说来,膀肮鳞状细胞癌比移行性上皮癌恶性度高,发展快,浸润深,预后不良。
2.非上皮性膀胱肿瘤:为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占全部膀胱肿瘤20%以下。计有血管瘤,淋巴管瘤,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或肉瘤,肌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嗜铬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息肉、类癌、浆细胞瘤、纤维瘤、纤维肉瘤、粘液性脂肪肉瘤、癌肉瘤,组织细胞瘤、神经鞘瘤、软骨瘤、恶性畸胎瘤及皮样囊肿等。其中恶性淋巴瘤可能是全身性疾病;血管瘤可能与毗邻器官的血管瘤同时发生并有相连,使手术困难。横纹肌肉瘤起源于膀胱三角区或膀胱粘膜下组织,一方面向粘膜下层扩展,另一方面,肿瘤推顶着膀胱粘膜向膀胱内生长,形成小分叶状肿物,状如葡萄串,故又称为葡萄状肉瘤,但少数也可形成实块性肿瘤。显微镜下可见横纹肌样纤维及幼稚的胚样间叶细胞。
膀胱肿瘤的恶性度以“级”(grade)表示,最早使用的是Brqder4级法,准确使用比较困难,Ⅱ级及Ⅲ级就很难分别。近年多采用三级法:一级肿瘤的分化好,移行上皮层多于7层,其结构及核的异形与正常稍有差异,偶见核分裂。二级除上皮增厚外,细胞极性消失中等度核异形性出现,核分裂常见。三级为不分化形,与正常上皮毫无相似之处,核分裂多见,此级相当于roder法的三级二级。有人倾向于把乳头状瘤与Ⅰ级乳头状癌并列,而有人则将乳头状瘤严格分出,我们主张后者,因为一部分乳头状瘤经治疗后可终生无复发,或有复发而始终仍为乳头状瘤。一般说来,级与浸润性成正比,一级膀胱癌发展浸润的可能性为10%,二级为50%,三级为80%。
膀胱肿瘤的分期是指膀胱肿瘤浸润深度,根据分期可估计肿瘤的预后。目前有两种主要分期方法,一种是经Marshal改良的Jewer—Strong法(JSM),另一种为国际抗癌协会(UICC)的TNM法(T指肿瘤本身,N代表淋巴结,M代表转移)两法比较如表3。
JSM分期 UICC 临床分期病理期 标本内无肿瘤 0 T0 P0 原位癌 0 T1s P1s 非浸润状乳头状瘤(粘膜层) 0 Ta Pa 粘膜下层(固有层)浸润 A T1 P1 肌肉浅层浸润 B1 T2 P2 肌肉深层浸注 B2 T3A P3 膀胱周围脂肪浸润 C T3B P3 邻近器官浸润 D1 T4 P4 区域淋巴结转移 D1 - N1-3 邻区淋巴结转移 D2 - N4 远隔转移 D2 M1 M1
膀胱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经淋巴道、经血行、经直接扩散及瘤细胞直接种植等。淋巴道转移是最常见的一种途径,膀胱癌可转移到髂内、髂外、闭孔淋巴结群,或可到髂总淋巴结。有人指出髂内及闭孔淋巴结是膀胱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经血行转移,常见于晚期病例,最多见于肝脏,其次为肺及骨骼。皮肤、肾上腺、肾、胰腺、心脏、睾丸、涎腺、卵巢、肌肉及胃肠均曾有报道,但均占少数。
直接扩散常出现于前列腺或后尿道。膀胱癌可延伸至膀胱外与盆腔粘连形成固定块,或蔓延至膀胱顶部的粘膜。
肿瘤细胞直接种植可以出现于手术过程中,术后在膀胱切口处或皮肤切口下发生肿块。膀胱内肿瘤的复发或出现多发性的肿瘤,有一部分也是由于肿瘤细胞种植所致。膀胱全切除术后尿道残端出现肿瘤也可能是手术种植的结果。

以上是关于膀胱癌其病理是如何改变的?的介绍如有您还有什么疑您可以点击在线医生进行咨询。>在线医生<


责任编辑liuwei 本文来源: http://zl.ewsos.com/pga/20120511/623771.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