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肿瘤保健 > 乳腺癌

为什么女性会得乳腺癌?

医网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子宫癌。乳腺癌是乳房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增生失控。由于癌细胞的生物行为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无序、无限制的恶性增生,破坏乳房的正常组织结构。乳腺细胞发生突变后便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连接松散,癌细胞很容易脱落游离,随血液或淋巴液等播散全身,因此乳腺癌是严重危及人体生命的恶性疾病。 乳腺癌病患一生当中会受到很多折磨,为了能够尽早的减少这种苦痛,我们就应该对它有更深入的认识。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或污染的加重以及压力的增大,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很多未婚年轻女性也被检查出患有乳腺癌。这是为什么呢?

以下就是三大乳腺癌的病因:

一,如果身体其它组织发生癌变,就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体内组织液成为酸性环境,癌细胞趁虚而入,造成了乳腺癌。

二,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会造成身体机能下降,体质过度酸化,引起肝肾亏虚,进而引起上焦代谢循环变慢,造成甲状腺疾病和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发展为乳腺组织异常增生,终致癌变。

三,现代社会,女性也面临着很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导致她们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也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

乳腺癌是一种男性罕见,女性多发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存在显着的差异,美国和北欧为高发地区,东欧和南欧以及南美其次,亚洲的发病率最低。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起,原为低发区的亚洲,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我国原属乳腺癌低发区,但近年来也出现明显上升趋势。

虽然乳腺癌的病因学复杂,发病机制尚未真正了解,但一些病因学的研究表明,一些相关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1)家族史与乳腺癌有一定的相关性。早在1974年,Anderson等人就注意到一级亲属患乳腺癌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概率较无家族史者高2—3倍。若一级亲属在绝经前患双侧乳腺癌的话,相对危险性更是高达9倍。上海1988—198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为4.5,由此可见,家族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2)生殖因素:由于乳腺细胞受体内激素水平周期性变化以及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升高而发生生理性的增生改变,因而乳腺癌的发生与初潮年龄、停经年龄、月经周期、产次和有无哺乳史、婚姻状况有关,研究表明:未婚、初潮年龄早、停经晚、月经周期短、产次少、未哺乳的女性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大。相反则危险性较小。

(3)性激素水平也是影响乳腺癌发病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小于20岁的女性发生乳腺癌是十分罕见的,而小于30岁的妇女也不常见此病。从35岁起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这种发病率的增长几乎贯穿妇女一生。在45—50岁之间,增长略微趋向平缓,以后又陡直上升。而外源性的雌激素的摄入将大大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例如:口服含雌激素的药物,丰乳液中的雌激素经皮吸收,以及口服避孕药等。

(4)营养饮食,脂肪高热量饮食,饮酒均使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5)既往有乳腺良性肿瘤史。其他因素还包括放射线、病毒、化学刺激及某些疾病,如糖尿病也会引起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

欲使乳腺癌对广大妇女健康的威胁降至最低限度,首先要进行病因预防,主要是针对上述病因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方面的措施。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某些是不可避免的。如月经、生育史等,但有许多因素是人为的,通过对饮食方面的调整,如减少过量热量摄入,降低脂肪的摄入量,减少过量摄入肉类、煎蛋、黄油、甜食等,适量增加绿色蔬菜、水果、胡萝卜素的摄入量,尽量避免暴露于电离辐射的范围内等均可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

其次,要进行普查,特别是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普查。乳腺癌的普查原则,就是用简便易行、无或小创伤的检测手段对无症状的妇女人群进行检测,以期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乳腺癌,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或提高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乳腺癌的病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调查发现,乳腺癌有明显的家族发病特点,绝经前和闭经后的女性是危险期,特别亲属中妈妈与姐妹都在绝经前产生两侧乳腺癌的女性,40岁前患乳腺癌的机率渐渐变大。

二,性激素紊乱。专家通过动物实验表明,雌性激素和催乳素有致癌作用。乳腺癌主要在女性中产生,好发于绝经前、后及初潮早、绝经晚的女性。当双侧卵巢不发育或已作手术切除者,乳腺癌的患病率显着降低。除此之外与皮质激素代谢失调及外源性雌性激素也有着关系。

三,病毒感染。病毒致癌已经得到证实,人的乳汁和乳腺组织会受到B型病毒样颗粒的感染,但也有人持否定态度,至今也无足够流行病学证据以证明之。也有人以为乳癌发病与生活习惯、饮食、营养、热卡、肥胖等密切相关。


责任编辑liuwei 本文来源: http://zl.ewsos.com/rx/20120316/553934.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