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肿瘤保健 > 其它癌

防治胆管癌 生吃鱼虾惹来的胆管癌

医网摘要:

胆管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是溃疡性结肠炎、胆结石、中华分枝睾吸虫感染、胆总管囊肿等这些因素都能增加胆管癌发病的危险。

人爱生吃,老鼠、蛆、鱼虾什么的都生吃。而这些他们眼中的美味,常常导致小知识: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品)持久对胆道黏膜的刺激,会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造成胆管癌癌前病变。2、胆管癌病因之胆管、胆囊结石据统计,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所以结石的慢性刺激多是导致胆管癌的身分之一。3、胆管癌病因之溃疡性结肠炎有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产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病发春秋较一般者早20—30年。常有持久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多是诱发胆管癌的启事,溃疡性结肠炎致胆道癌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4、胆管癌病因之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导致胆管癌已成为共鸣。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病发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产生癌变较正凡人更早。尽管75%的胆管囊性畸形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呈现症状,但就胆管癌的产生来讲,有...很多病。2003年的“非典”是从开始传播,禽流感也是首先感染。如今,医学研究人员又发现了“胆管癌”也和他们这种生活方式有关。而这些美味却可以招来“杀身之祸”。

今年49岁的刘先生,最近因为严重的黄疸和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被送进了医院。一经检查,医生诊断他已经是胆管癌晚期。据了解,周先生是顺德人,淡水鱼生是他的最爱。“已经吃了十几年,家人在非典和禽流感过后,都劝诫我叫我多吃熟食,我就是控制不了嘴,喜欢吃生食,没想到真会吃出祸来。”得知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周先生懊悔不已。

据悉,周先生的胆管癌实际上就是由肝吸虫引起的。医生在给周先生动手术的时候发现,大量的肝吸虫从他的胆管排出。肝吸虫损害的不仅仅是肝脏,由于虫体的长期刺激,引起慢性炎症,使胆管出现不典型增生,这种增生从轻到重,最终就可能引起胆管癌。

笔者询问了现代医院的医生得知:要预防肝吸虫和胆管癌,除了不吃淡水鱼生、虾生之外,还要留意砧板的卫生。有些家庭切生的东西和切熟食的砧板没有分开,以致交叉污染,在加工一些淡水鱼类的时候,肝吸虫就可能黏附在砧板上。如果砧板未经彻底消毒又去加工其他熟食,那么就可能感染肝吸虫病。因此要提防疾病,最好还是多吃熟食。

绝大多数胆管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皮肤、巩膜黄染、周身不适,而且呈进行性加重、加深,多数患者无疼痛,误诊率较高。根据癌肿不同生长部位,胆管癌分为肝门部胆管癌、胆管中部癌和胆管下端癌。无论哪种胆管癌,早期并没有典型症状。只有很少部分胆管癌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皮肤瘙痒、食欲不振等。

临床发现,胆管癌发病人群以50~70岁的老年人居多,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处在此年龄段且出现腹痛、腹胀、皮肤瘙痒,甚至是黄疸的患者,应立即进行筛查,一般排查胆管癌必做以下四项检查。

1、腹部B超:该检查具有无创、方便、费用低、可重复检查等优点,是诊断胆管癌首选方法。

2、腹部CT:腹部CT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优于B超,可显示出胆管肿块部位、大小、局部扩散、血管有无侵犯、胆管扩张程度及腹水等。

3、核磁胆道造影(MRCP): 该检查属三维立体成像,可显示胆道全貌,在判断肿瘤位置、大小、形态上更直观。

4、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检查可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胆道内流动及分布情况,判断胆总管下段开口有无梗阻,对部分梗阻还是完全梗阻诊断较CT准确。对区分肿瘤、结石还是炎症引起的胆道梗阻价值较大。

目前治疗胆管癌,西医任然是以切除病灶为主,术中放疗术后定位放疗及分期内照射等根治性剂量照射放疗对晚期胆管癌有一定的效果因其可使癌细胞变性坏死与抑制其生长可延长晚期胆管癌病人的生存期,术中经胃网膜有动脉插管至肝动脉留置药物泵导管皮下埋泵术后经药物泵给药常用的化疗小知识:化疗后可磨灭,复发时可又呈现蛋白尿等症状。5、异位ADH综合征这是因为胃癌细胞异常分泌ADH所致,胃癌患者首要表示为低血钠引发的乏力、厌食、口渴、嗜睡、肌肉痛性痉挛等。...药为5-Fu.MMC。

现代医院以“活血散结疗法”治疗胆管癌,行气活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利胆泻浊。治疗胆管癌,一般治疗3-7天,胆管癌患者身目俱黄、恶心呕吐等各种胆管癌症状就会明显缓解;半个月后,腹痛、腹胀即可减轻;1个月后,胆管癌瘤体可以变软、缩小,压迫症状减轻;3个月后,胆管癌瘤体可明显软化、缩小甚至消失,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实现远期康复,“秦氏活血散结疗法”治疗胆管癌的总有效率为98.21%。


责任编辑liuwei 本文来源: http://zl.ewsos.com/qta/20120529/665143.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